昨日,財政部發(fā)布的《關于規(guī)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》要求,規(guī)范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,防止PPP異化為新融資平臺,堅決遏制隱性債務風險增量。并列出了入庫項目負面清單。這包括不適宜采用PPP模式、前期準備工作不到位等項目將被清退出庫。
財政部最新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2017年9月末,全國PPP入庫項目合計14220個,累計投資額17.8萬億元。我國已成為全球規(guī)模最大、最具影響力的PPP市場。然而在快速生長的背后也帶來不少問題,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日前表示,一些地方把PPP模式簡單化地作為政府的一種投融資手段,產生了風險分配不合理、明股實債、政府變相兜底等泛化異化問題,積累了一些隱性風險。
對此,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,各級財政部門要及時糾正PPP泛化濫用現(xiàn)象,進一步推進PPP規(guī)范發(fā)展。對新申請納入項目管理庫的項目進行嚴格把關,優(yōu)先支持存量項目,審慎開展政府付費類項目,確保入庫項目質量。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項目,不得入庫:一是不適宜采用PPP模式實施。包括不屬于公共服務領域,政府不負有提供義務的,如商業(yè)地產開發(fā)、招商引資項目等;因涉及國家安全或重大公共利益等,不適宜由社會資本承擔的;僅涉及工程建設,無運營內容的;其他不適宜采用PPP模式實施的情形;二是前期準備工作不到位;三是未建立按效付費機制。
《通知》明確完成時限。各省級財政部門應于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本地區(qū)項目管理庫集中清理工作,并將清理工作完成情況報財政部金融司備案;對于逾期未完成清理工作的地區(qū),由財政部PPP中心指導并督促其于30日內完成整改。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,將暫停該地區(qū)新項目入庫直至整改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