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黑龍江、河北、陜西等省有引種栽培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喬木,高10-15米。大枝斜上,樹冠圓形,樹皮暗灰色,有縱溝裂;小枝細長,一字生枝灰綠色,質(zhì)較脆。托葉廣披針形,邊緣有腺鋸齒,在萌枝上更明顯,葉柄長2-4毫米,初有柔毛,后無毛;葉片披針形,長3.5-7厘米,寬5-12毫米,基部楔形,先端短漸尖或漸尖,邊緣有細腺鋸齒,表面綠色,背面蒼白色,幼葉有毛,成葉兩面沿中脈有短柔毛,后無毛。雌花序與葉同時開放,長1.5-1.8厘米,粗7毫米,基部有3小葉,后或脫落,軸有毛,子房無毛,無柄,與苞片近等長,花柱短,柱頭2裂,苞片卵形,鈍尖,黃綠色,僅外面下部有短柔毛和疏緣毛,腺體1,腹生;雄花未見。蒴果淡黃褐色,長3-4毫米。花期4月下旬,果期6月。
生長習性:
生于海拔100-300米。
繁殖培育:
用插條或種子繁殖。
園林用途:
為生長較快的綠化樹種。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