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廣東海南;印度、越南至馬來亞亦有。
形態(tài)特征:
攀援灌木或藤本,長3-4米;幼枝鈍四棱形,被疏星狀毛,以后近圓柱形,節(jié)上環(huán)紋明顯。葉片堅紙質(zhì)或近紙質(zhì),長圓形、寬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,頂端漸尖,基部微心形或淺心形,長8-12厘米,寬2.8-4厘米,全緣,基出脈5,幼時兩面被星狀毛,以后幾無毛;葉柄長約5毫米,密被星狀毛,具槽,槽兩側(cè)有1排剛毛。由聚傘花序組成的圓錐花序,頂生,長約22厘米,密被星狀毛;花萼管狀鐘形,長5-7毫米,密被星狀毛,檐部膜質(zhì),裂片不明顯;花瓣白色,寬卵形,長約7毫米;雄蕊8,異型,4 長4短,長者花藥長約8毫米,成熟時呈U字形彎曲,基部前方具2小瘤,后方具三角形片狀距,短者不育,花藥片狀,長約1毫米,卵形,邊緣具嚙蝕狀細齒,基部具2線形片狀體,背部具尾狀長距,距長約2毫米;子房卵形,頂端平截。漿果近球形,頂端平截,為宿存萼所包。花期6月或11月,果期6-7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約400米的密林中,攀援于喬木上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