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地分布:
產于廣西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小灌木,高約1米;莖幼時四棱形,被密長腺毛,以后成鈍四棱形或近圓柱形,無毛。葉片堅紙質,橢圓形或長橢圓形,頂端長漸尖,基部楔形,長5-13厘米,寬1.5-4厘米,全緣或具極不明顯的疏細齒,齒尖常具1刺毛,5基出脈,近邊緣兩條極不明顯,中間1對離基部3-5毫米,葉面被微柔毛及疏短刺毛,脈平整或微凹,背面脈上被疏刺毛,其余被疏微柔毛,基出脈及側脈隆起;葉柄長7-50毫米,密被長柔毛。傘形花序,頂生,總梗長1-2厘米,與花梗、花萼被密腺毛,花梗長約8毫米;花萼漏斗形,管長約3.5毫米,裂片廣三角形,頂端驟然漸尖,具刺毛狀緣毛,長約2毫米;花瓣紅色或粉紅色,長寬約5毫米(花蕾時),廣卵形,頂端急尖;雄蕊長約7毫米,花藥長約4毫米,基部無瘤,藥隔下延成短距;子房卵形,頂端具膜質冠,冠4裂。果未詳?;ㄆ?1-12月。
生長習性:
生于海拔約1300米的山間林下石縫間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